科技狂人,同時也是目前的世界首富 – 特斯拉CEO馬斯克,在其專訪傳記《鋼鐵人馬斯克》裡曾有一句話提到:「一般人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的觀念,對他(馬斯克)似乎毫無意義。對馬斯克而言,這就是人生,而他的妻子和孩子則是盡可能融入這場人生大戲。」
當然,工作狂的馬斯克只是一個極端例子,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條件(不管是他的聰明才智或驚人毅力)過這樣的生活,也不需要以這樣的特殊案例作為典範。但閱讀到這段話,也讓我思考一個問題:「當很多人在談追求工作與人生的平衡時(work-life balance),我們是否太過執著?甚至,這個追求本身是否就是錯誤的方向?」
傳統的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理論,建議大家清楚切割上下班時間,下班後就不再工作,也不要再想工作上的事情,而把對等的時間和力氣留給自己的生活,讓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同樣精采。以前有一段時間我也希望追求這樣的目標,我希望我可以準時下班、假日時不要再加班,不要常常想工作上的事情,然後,除了工作也能有精彩的生活。但事實上,所謂精采的生活是甚麼呢?別人的精采生活也是你喜歡的嗎?
「Play Hard,Work Hard」其實是一句太沉重的話。事實上,每個人的精力有限,你不太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火力全開,每每開到100%的努力。
此外,現在許多知識型的工作,是很難一鍵開關切換上下班的。
你可能在追劇、滑社群媒體的休息時間,聯想到了一個企畫的好點子;或者在洗澡時,想通了一個工作上令人困擾的問題,也或者,在和家人朋友聊天時,從別人的經驗中觸發你其他工作上的想法。而有時一整天工作順利、完成挑戰的成就感,也會讓你在下班之後延續這樣的滿足心情,渡過愉悅的夜晚;反之亦然。
如果把工作和生活視為天平的兩端,認為應該要努力保持每日或每周的平衡才是健康的狀態,這樣的念頭有時反而讓我們疲於奔命,甚至對自己無法達成感到洩氣、沮喪。然後想著,那些工作和生活都看似光鮮亮麗的人是怎麼做到的?
我覺得這樣的念頭對於「有小孩的女性」尤其折磨人。雖然我自己沒有小孩,但看過其他有小孩的家庭,生活中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處理家務、照顧和陪伴小孩,也會有很多無法掌控的突發狀況,而當家務分配又不平均時,要負擔比較多家務的那一方,就會被吃掉很多時間。
如果因為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要求自己工作和生活都要用盡全力,結果讓自己因此挫折沮喪,反而是本末倒置。或許生活和工作本來就不是天秤的兩端,而是互相影響,彼此融合,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,造就我們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來源之一。
而每個人對於工作和生活的配比可能不同,有些人或許從工作中得到十足的成就感,甚至是他的幸福感來源之一,令他開心的工作與生活配比或許是80% : 20%。有些人則可能完全相反。而這個配比,在我們不同的人生階段,也會有所變動。
20-30歲年輕單身、正在衝刺事業的我,和30-40歲有家庭的我,對於工作和生活的理想配比也會隨之不同,甚至在經歷過某些人生大事後,我們看重的事物排序也會大不相同。
所以,我們當然可以去看看一些所謂「成功人士」是如何進行時間管理、如何配置他們的生活與工作的方法,但在那之前,先理解自己人生現階段最看重、以及最能讓自己有成就感/幸福感的事情是甚麼,更為重要。
因為,別人的目標和我們不同;別人感到幸福的事情也和我們不同。我們只要追求自己覺得最適版本的「工作與生活的占比」就好,而那個占比,其實是調性調整的。
▶ 更多工作管理相關文章:點此
「像我這樣的女生」網站主筆。艾莉絲
數位行銷工作者 / 文字書寫者 / LGBT探索者/ 工作述癡迷者
10年數位行銷工作經驗,目前仍持續前行,喜愛文字書寫的感性與隨意,也著迷於工作管理的理性與效率。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沒有名片也能過得很好的綜合工作者。
追蹤我的 FB:Girls Like Me像我這樣的女生
追蹤我的 FB:日日有花
追蹤我的IG:girls.like.me_09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