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愛情裡和另一半相處的模式是怎樣的呢?為什麼有些人在愛情裡容易沒有安全感、時常感到焦慮?有些人則是一遇到問題就先選擇逃避冷戰處理?心理學中有所謂的 依附理論 (Attachment Theory),認為成人在愛情關係中和另一半的相處模式,很大的影響因素來自小時候和主要照顧者(通常是媽媽)的互動模式。
依附理論延伸到關係裡,可以分為「安全型」、「焦慮型」、「逃避型」三種(其實還有第四種:難以分類的混亂型,但這裡先不討論)。我們可以從這三種依附型態,去看看自己和伴侶,比較是哪一種呢?而彼此之間又是否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溝通相處模式。
安全型的伴侶,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擁有一定的信心,低焦慮,不會擔心或疑神疑鬼另一半會隨時拋棄我,對於關係的態度比較正向、穩定而健康。
很沒有安全感,會把「被愛」當作證明自己的價值,同時也很害怕被拋棄,因而容易在愛情中患得患失,會擔心對方是不是沒有像我愛他一樣愛我。吵架的時候,焦慮型依附者也會很希望能馬上和對方講清楚,不太能接受對方需要暫時的冷靜或離開現場。也因為這樣,焦慮型的戀人很容易在關係裡看起來像是主動的一方,但很多時候越窮追猛打或緊迫盯人,反而會對關係造成反效果。
逃避型依附者對於要全然投入一段關係前會先想一下,會有點遲疑,因為不想要太依賴對方害怕若之後分手會很難過。在有爭執或不滿時,也比較不會表達情緒,以冷戰或拒絕溝通的方式處理雙方的關係。
像我自己在關係裡,就比較偏向逃避型依附,在吵架的時候,我並不會有太激烈的情緒,很多時候其實也無法很快地去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、不滿和委屈。讓對方會搞不太清楚我到底在想甚麼。
這個是我自己蠻有興趣的問題,尤其是對於女同志裡的T這個角色。對於T而言,有很大的機會會喜歡上雙性戀、異性戀女生,也常聽聞許多T對於和另一半未來的感情路持比較悲觀的想法,因為另一半的家人不理解、或者環境影響,常常會遇到伴侶最後還是選擇和男生交往步入婚姻。
因為在愛情關係的不確定性因素高,導致原本可能是安全感型依附的女同志,在關係中一次一次的受傷或撕裂,而變成焦慮型或逃避型依附。
你覺得你和伴侶在關係中各自偏向哪一種依附型態呢?不管是哪一種,我覺得都是一個了解自我和了解對方的開始,透過這過程我們能更理解彼此為什麼是這樣?為什麼吵架的時候對方是這個反應?
然後,我們才有辦法開始好好溝通。
對於依附理論有更多興趣:https://bit.ly/3j9IYMi
看更多親密關係相關文章:https://bit.ly/37eKhHw
About 作者
「像我這樣的女生」網站主筆。艾莉絲
數位行銷工作者 / 文字書寫者 / LGBT探索者/ 工作術癡迷者
七年數位行銷工作經驗,目前仍持續前行,喜愛文字書寫的感性與隨意,也著迷於工作管理的理性與效率。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沒有名片也能過得很好的綜合工作者。
追蹤我的 FB:Girls Like Me像我這樣的女生
追蹤我的 FB:日日有花
追蹤我的IG:girls.like.me_0901